原标题:科创板巨额解禁来袭 基金上车迎来“黄金坑”? 来源:天天基金
科创板巨额解禁本周开闸
科创板即将于7月出现年内最大解禁高峰,单月解禁规模不止2000亿元。7月22日,科创板开市两周年,当日集中解禁30余只股票。这也意味着一定的减持压力。
科创板今年下半年解禁市值约5600亿元,低于创业板7500亿元和主板1.4万亿元。今年7月-8月科创板合计解禁规模约3500亿元,而去年同期科创板合计解禁规模约4300亿元。今年科创板解禁高峰总体上低于去年水平。
科创板7月解禁市值最高的公司是中芯国际。中芯国际解禁日为7月16日,解禁市值454.14亿元。此外奇安信、君实生物和寒武纪等公司的解禁市值也超过了百亿元。
从上一次解禁高峰来看,科创50指数去年7月中旬创新高之后转为震荡下行,此后宽幅震荡直至年底。
“黄金坑”还是“一泻千里”?
科创50近期走势强势,大额解禁是否会影响后续走势呢?
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全国主管合伙人纪文和认为,从制度上而言,2020年出具的科创板减持新规增加了“询价转让”和“配售”两种减持方式,有助于缓解二级市场压力,削弱集中释放解禁压力对市场带来的冲击;从公司本身而言,解禁压力释放之后的减持,可能会对科创板个股,主要是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产生短期扰动,但长期而言,科创板个股表现仍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和竞争优势。因此,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科创板公司来看,目前科创板解禁压力释放之后的减持,对市场影响可能都处于可控状态。
持乐观观点的还有安信证券,“我们更愿意将此次‘解禁潮’看成科创板的‘成人礼’:巨额解禁实则是一次利空的释放,待靴子落地,若形成‘黄金坑’则增量资金能够以更合适的价格进行配置。随着解禁潮的结束,预计科创板企业的股价表现能够更好反映其业绩和真实价值。”
国盛证券认为:“短期看,科创解禁主要体现为情绪扰动,且短期的潜在市场冲击实则为资金入场提供了底部机会。中长期看,科创的集中解禁将释放大量流通股本,为机构增配提供更多筹码。去年三季度集中解禁之后,公募基金的科创配置也在四季度明显提速,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观点。中解禁短期可能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一定扰动,但并非核心矛盾,科创板自身的业绩增速优势仍是掘金关键。后续伴随中报窗口的临近,应继续围绕业绩高增精选结构,并把握解禁冲击可能带来的阶段底部机会。”
科创板如何借基布局?
1、双创50ETF
七月初,首批5只场内双创50ETF基金正式上市交易,分别为华夏基金、嘉实基金、易方达基金、南方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产品。
双创50ETF追踪的是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,该指数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,成分股中包括乐普医疗、亿纬锂能、爱尔眼科、同花顺、金山办公、石头科技、寒武纪、中芯国际等众多二级市场关注度极高的个股。
目前已上市交易的5只双创50ETF已经小幅建仓,持仓情况也有一些分化。从各基金公布的持仓比例来看,易方达双创50ETF中科创板股票数量较多,而其他4只基金配置了较多的创业板股票,科创板股票只有零星身影。可能也考虑解禁带来的低位布局机会。
2、聚焦科创板的场外基金
据浙商证券统计,科创板类基金目前共有26只,目前基金规模共758.64亿。其中,灵活配置型基金183.6亿、偏股混合型基金147.8亿、被动指数型基金427亿。
综上,如果想要在短期解禁压力释放后布局科创板,可以作为配置的一小部分,毕竟这是承载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,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“独角兽”的摇篮。
(数据来源:Choice数据库;历史业绩仅供参考,不代表未来收益,不作基金推荐,文章整理自中国基金报、中国经济周刊。)
(责任编辑:DF553)